http://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4/12/9/91015p.html |
||||
國際人權日前夕 中國政府侵犯人權問題受關注 |
||||
【明慧網2004年12月9日】(明慧記者綜合報導】12月7日,德國國際人權協會在國際人權日即將來臨之際舉行新聞發佈會,譴責中國在各個生產領域均出現不人道的做法。該協會主席馬丁-萊瑟寧指出,有很多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是在中國的勞教所裡生產出來的。在價格極其低廉的中國商品背後往往隱藏著傷害人權的行為。 德國國際人權協會主席萊瑟寧在新聞發佈會上說:人權人士並不是希望不和中國從事貿易活動。萊瑟寧認為,在價格極其低廉的中國商品背後往往隱藏著傷害人權的行為。這一點,顧客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萊瑟寧說,“人們怎麼能一方面對中國的經濟大談特談,卻對中國勞教所裡生產的產品置之不理呢?”他並批評德國總理施羅德在訪問中國時沒有提到侵害人權的問題。 萊瑟寧說,有很多這樣的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是在中國的勞教所裡生產出來的,從玩具、紡織品、煙火到部份高科技產品。目前,世界上有35%的移動電話和55%的電腦顯示器是中國製造的。 在記者招待會上受到邀請的包括法輪功學員熊偉。她因為在中國散發法輪功資料在勞教所被關押了兩年。她說:“我當時每天要包裝6000雙筷子,後來在北京女子勞教所又被逼織手套和毛衣。我們必須坐在硬板凳上,低頭織衣服。要是我們抬起頭來,吸一口氣,就會有看守問我們:幹嘛哪?我們生產的所有產品都是出口產品。我當初包裝筷子的工作根本就沒有報酬,在勞教所裡織毛衣每個月只有兩三塊錢。” 出席新聞發佈會的德國法輪功學員鄭志紅女士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RFA)採訪時說,這個活動是由德國國際人權組織所主辦的一個記者招待會,主題是“中國製造意味著強制勞動。”前天,施羅德訪華,當然他們的主要目地是跟中國進行經濟合作。通過記者招待會,德國國際人權組織呼籲德國政府能夠在經濟合作的過程中,同時向中國提出人權問題。 鄭女士說,熊偉在招待會上重點介紹了她本人在勞教所經歷的被強制勞動的一些過程,比如說在勞教所裡每一天都必須從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9點,甚至更晚到12點。如果他們完成不了分配的任務,甚至可能要通宵的工作。他們的強制勞動包括衛生筷的包裝,以及一些出口產品,比如說編織的毛衣。 在新聞發佈會上,法輪功學員還向德國的新聞界演示了勞教所中的酷刑。由於恰好是在德國總理施羅德訪華期間,因此,幾乎是所有在柏林的電視台和報紙,都參加了這個新聞發佈會,這是近年來少有的情況。 |
||||
成文:2004年12月08日 發稿:2004年12月09日 更新:2004年12月09日 15:51:5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