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网站地图 | 正體版 || 明慧网 | 英文明慧 | 图片网 | 多语种明慧 || 订阅 | |
![]() |
|
![]() |
![]() |
首页 > 实事报道 > 更多迫害案例 > 名单及案情 简介: 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三日,大法弟子董连太、田华到万家劳教所探视被非法关押的亲属,因劳教所大门紧闭无法探视,于是到劳教所西侧路旁的一个厕所旁的田埂上稍加休息。劳教所内后边岗楼恶人看见后,无事生非的“举报”,劳教所恶警出来非法抓捕。大法弟子问为什么抓人,恶警说“我们抓人不讲什么理由”。 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三日下午,万家劳教所勾结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农镇派出所路上劫持万龙乡苗秀波、姜亚宏等四名大法弟子,他们外出办事,在哈市新农镇路口等车,新农镇派出所刘兆平等三名恶警不由分说将四名大法弟子连推带搡的塞进路旁一家食杂店。 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四日约凌晨两点多,在没经任何手续、证据、理由、证件下,恶警把董连太、田华等六名大法弟子劫持到哈尔滨市哈尔滨第一看守所(鸭子圈),在关押半个多月释放。 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五日,新农镇派出所向各家人分别勒索五百五十元钱说是放人,待家人拿钱后等待放人时,该所又以此案如何如何严重威胁家人。当家人前去要人时,分局六一零头子告诉管教,董连太的妻子也炼法轮功,不准她接见。当家人指责恶警拦路劫人、执法犯法时,分局才决定允许接见。到拘留所后,拘留所要求每个被非法关押的人,每人必须交足四百三十元的拘留伙食费,方可接见。除大法弟子张凤荣家人以外,其它五名大法弟子家属交足拘留伙食费后继续办理接见手续:另交八十元钱在餐厅吃饭接见,每一人只许家属三人接见,不管你吃不吃,不交八十元费用不让见人。为了见到亲人,无奈五名大法弟子家人又被勒索了四百元接见费。 相关责任人:新农镇派出所所长郭军、副所长赵秀芳、警察刘兆平、程斌、李滨、闫昌海、周占宇、宋玉峰。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晚七点左右,双城市单城镇大法弟子董连太被赵炮屯村头何伟堵截,并举报给政兴村书记赵文华,赵文华又恶意举报给单城镇。在政法委书记陈超武的授意下,镇派出所出动警力绑架大法弟子董连太,连夜抄了董连太的家。 七月七日董连太被关押十三天,家属突然接到双城公安局的通知,要求家属到拘留所,家属急忙来到拘留所,警察拒绝入内,到中午十一点左右才准进入。双城市看守所所长金婉智透露,是哈尔滨来的专门审讯董连太的人员。两名便衣及随从三个双城公安便衣,落座后并没有报上姓名及职务,在非法审讯董连太中诬陷董连太的行为是犯罪,至少是扰乱社会治安。董连太义正词严的说;我没有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自由的权利,我信仰法轮功是我个人的权利,我骑自行车往回赶路被何伟拦路劫持,在这过程中连自行车都没下,根本谈不上扰乱社会治安。 审讯人员听取了家属介绍董家生活困难,孩子不幸被撞伤后还要眼角肉粘连手术后,该人员说;家属可把材料尽快送达公安局,对此关押不服还可请律师上诉。回去后的家属于七月九日,按约带着准备好的其女儿被车撞伤的一些诊断、拍的片子,送到公安局国保大队,警察说已经晚了,又过了两天,七月十日晚,董连太的亲属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董连太被送万家劳教所劳教两年。 二零零八年九月十一日下午,长林子劳教所把迫害的奄奄一息戴着手铐的董连太送到单城镇时,镇上连个接收盖章的干部也找不到,最后负责民政的公职人员盖上民政章。 董连太被家人接下车时,劳教所一警察说:赶快送医院检查。因家中没钱治疗,结果在回到家的八天中呕吐出象溃烂的柿子一样的秽物,腥臭难闻,腹内高烧疼痛难忍,于九月十九日晚含冤离开人世。 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日当家人和亲属看到两个月前董连太具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鲜活生命,而今躺在地下永远和亲人离别了,心情极其痛苦,情绪也很激动,董连太十五岁的女儿和亲属一同去了打黑报告的何伟家,敲门时重了一些,又被不在家的何伟与家族好多人拦路劫持,直接与镇恶党书记关文良串通劫持到镇派出所,何伟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讹诈一千元钱后也不放人,被扣留的亲属问为什么不放人时,派出所警察说我们说了不算,此事已经通过镇政府,关书记说放才行,直到被扣押到晚上十点多放回。 单城镇领导与打黑报告的何伟勾结,不但迫害董连太,还迫害董连太的家人、亲属。 二零零八年十月五日,黑龙江省双城市单城镇中共邪党干部一行五人,自驾丰田车去哈尔滨市,途中与一辆大货车相撞,乘车五人在镇领导中排行,二把手高志武(男,三十八岁)、三把手政法委书记姜文超(男,三十二岁)、四把手副镇长薄建夫(男,三十四岁),在车祸中当场死亡;另两人受重伤,一把手关文良(男,四十八岁),车祸中失去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只胳膊被撞断,副镇长陈超武(男,三十六岁),一条腿撞成粉碎性骨折,正在医院抢救治疗。 迫害类型: 迫害事实相关报道: 赔偿,控诉相关报道: 相关单位及个人: 责任单位及恶人: 更新日期: 2014/9/27 9:28:00 |
![]()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2004-2015 明慧资料馆版权所有 |